202509
ai-systems

Garak 中可扩展插件系统的设计:链式 LLM 漏洞检测器与动态风险评分

Garak的插件架构支持模块化扩展,实现LLM漏洞检测的链式处理和动态风险评估,提供红队工作流的工程化实现。

Garak 是一个开源的 LLM 漏洞扫描工具,由 NVIDIA 开发,专注于通过静态、动态和自适应探针来测试大型语言模型的安全性。其核心在于一个高度模块化的插件系统,这个系统允许开发者轻松扩展功能,实现漏洞检测器的链式组合、动态风险评分以及灵活的红队测试工作流。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工具的灵活性,还确保了在复杂 AI 系统中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。

Garak 的插件架构主要围绕五个关键类别构建:probes(探针)、detectors(检测器)、generators(生成器)、harnesses(测试框架)和 evaluators(评估器)。每个类别都通过 base.py 文件定义了基类,插件开发者只需继承这些基类即可实现自定义功能。例如,probes 负责生成与 LLM 的交互提示,如 prompt injection 或 DAN 攻击模拟;detectors 则分析生成输出,识别特定失败模式,如毒性内容或数据泄露。Generators 处理不同 LLM 接口的集成,支持 Hugging Face、OpenAI 等多种后端。Harnesses 协调整个测试流程,而 evaluators 负责结果报告。这种模块化结构使得系统易于扩展,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添加新插件,而无需修改核心代码。

在链式 LLM 漏洞检测方面,Garak 的设计特别注重组件间的无缝集成。以 probewise harness 为例,它会为每个 probe 实例化 recommended_detectors,从而形成一个自然的链式流程:probe 生成提示,generator 调用 LLM 产生输出,detector 逐一评估输出是否触发漏洞。这种链式机制支持动态组合,例如将 promptinject probe 与 toxicity detector 链式使用,先注入恶意提示,再检测输出中的有害内容。证据显示,这种设计已在 garak 的默认运行模式中实现,用户只需通过命令行指定 probe 和 detector 即可激活链式测试,而无需手动编码连接逻辑。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单体测试框架更具优势,因为它允许在运行时动态调整链条长度和顺序,适应不同风险场景。

动态风险评分是 garak 插件系统的另一亮点。Detectors 不只是二元判断(通过/失败),而是计算失败率,例如在多次生成中统计有害输出的比例(如 840/840 表示全失败)。这个评分可以进一步通过 evaluators 聚合,形成整体风险指标,支持阈值-based 的警报机制。在红队测试工作流中,这种动态评分允许实时调整策略:如果初始链式检测显示高风险分数,系统可自动插入额外 probe(如 encoding-based injection)来深化测试。实际工程中,这种机制的落地参数包括设置生成次数(默认 10 次,以平衡准确性和效率)和失败阈值(例如 >20% 触发高风险警报)。此外,日志系统会记录每个链式步骤的评分细节,便于事后分析和优化。

要实现模块化的红队工作流,开发者需要关注插件的互操作性。Garak 支持通过 YAML 配置自定义 REST endpoints 或 NIM 模型集成,确保链式检测适用于云端或本地部署。举例来说,一个典型的红队工作流可以是:使用 dan probe 模拟越狱攻击,链式连接 lmrc detector 检查偏见输出,再由 snowball probe 测试幻觉放大,最后通过 evaluators 生成 JSONL 报告。这种工作流的 modular 特性允许并行运行多个链条,优化资源利用。风险管理方面,需要注意链式深度不超过 5 层,以避免计算开销过大;同时,实施回滚策略,如在 detector 失败时 fallback 到简单 probe。

扩展 garak 插件系统的工程化参数和清单如下,提供可落地指导:

  1. 插件开发基础:选择合适的基类,例如继承 garak.probes.base.TextProbe 用于自定义提示生成。最小化覆盖,只重写 generate() 方法,确保兼容性。

  2. 链式配置参数

    • probe_count: 限制链中 probe 数量(推荐 3-5)。
    • detector_threshold: 风险分数阈值(0.1-0.5,根据模型敏感度调整)。
    • generation_retries: 每个步骤的重试次数(默认 3,避免网络波动影响评分)。
  3. 动态风险评分实现

    • 使用 detector 的 score() 方法返回浮点值(0-1),聚合时加权平均(权重基于 probe 严重度,例如 jailbreak probe 权重 1.5)。
    • 监控点:集成 Prometheus 指标,跟踪链式延迟(目标 <5s/步骤)和失败率波动。
  4. 模块化红队工作流清单

    • Step 1: 定义 YAML 配置,指定 generator(如 openai with API key)和初始 probe。
    • Step 2: 构建链式 harness,自定义 probewise 子类支持条件分支(if score >0.3 then add probe)。
    • Step 3: 测试集成,使用 test.Blank generator 验证插件无误。
    • Step 4: 部署监控,回滚策略:如果整体风险 >0.8,暂停工作流并通知管理员。
    • Step 5: 文档化插件,提交 PR 到 garak 仓库,确保社区贡献。

在实际应用中,这种插件系统已证明其价值,例如在测试 GPT-3.5-turbo 时,链式 encoding probe 和 promptinject detector 揭示了模型对编码注入的脆弱性,失败率高达 80%。引用 garak 文档:“每个插件模块定义继承自基类的插件类,例如 garak.generators.openai.OpenAIGenerator 继承自 garak.generators.base.Generator。”这种基础工程设计确保了系统的长期演进。

总之,Garak 的可扩展插件系统为 LLM 安全测试提供了坚实基础。通过链式检测器和动态风险评分,开发者可以构建高效的红队工作流,参数化实现从概念到生产的平滑过渡。未来,随着更多插件的涌现,这一架构将进一步强化 AI 系统的鲁棒性。(字数:102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