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现 n-gram 马尔可夫链用于文本下一 token 预测:与 LLM 自回归机制的类比
通过 n-gram 马尔可夫链实现文本自回归生成,类比 LLM 机制,提供代码与参数优化。
马尔可夫链作为概率建模的基础工具,在自然语言处理中长期用于模拟文本序列的生成过程。它本质上是一种状态转移模型,其中下一个状态仅依赖于当前状态,这种“无记忆性”特性使其特别适合序列预测任务。在文本生成领域,n-gram 马尔可夫链通过统计前 n-1 个词的上下文来预测下一个词,从而实现自回归式的文本生成。这与现代大型语言模型(LLM)的 autoregressive 机制高度相似,后者也逐步基于先前 token 生成下一个 token,但 LLM 借助神经网络捕捉更复杂的模式,而马尔可夫链则依赖简单的计数统计。这种类比不仅揭示了 LLM 的概率根基,还为理解基础模型提供了直观视角。
要实现 n-gram 马尔可夫链,首先需要理解其核心原理。假设我们有一个文本语料,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片段。基本思想是:给定前 n-1 个词(称为上下文或状态),计算该上下文后跟随下一个词的条件概率 P(next_word | previous n-1 words)。在马尔可夫链中,这通过构建转移字典实现:键为 n-1 元组,值为跟随词的列表(可带频率权重)。生成过程从一个起始状态开始,迭代采样下一个词,直到达到预设长度或结束条件。这种方法是 autoregressive 的,因为每个新 token 都条件于之前生成的序列。
实现步骤如下。第一步,预处理文本:去除标点、转换为小写、分词。例如,使用 Python 的 re 和 split 处理原始文本。第二步,构建模型。对于 bigram (n=2),遍历词序列,对于每个词对 (word_i, word_{i+1}),在字典中累加 word_{i+1} 到 word_i 的列表中。若使用 trigram (n=3),则键为 (word_{i-1}, word_i) 的元组。第三步,生成文本:从随机起始词或种子开始,查找当前状态的可能后继词,根据频率随机采样(使用 random.choice 加权)。如果状态无后继,可回退到 unigram 或停止。
以下是一个简化的 Python 实现示例,使用 collections.defaultdict:
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
import random
import re
def preprocess(text):
text = re.sub(r'\W+', ' ', text.lower())
return text.split()
def build_ngram_model(words, n=2):
model = defaultdict(list)
for i in range(len(words) - n + 1):
context = tuple(words[i:i+n-1])
next_word = words[i+n-1]
model[context].append(next_word)
return model
def generate_text(model, seed_words, length=50, n=2):
words = seed_words.split()
for _ in range(length - len(words)):
context = tuple(words[-n+1:])
if context in model:
next_word = random.choice(model[context])
words.append(next_word)
else:
break
return ' '.join(words)
# 示例使用
text = "To be or not to be, that is the question. Whether '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."
words = preprocess(text)
model = build_ngram_model(words, n=2)
generated = generate_text(model, "to be", length=20, n=2)
print(generated) # 示例输出: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
这个代码的核心是 build_ngram_model 函数,它高效存储转移关系。生成时,generate_text 使用当前上下文采样,确保自回归性质。在实际应用中,可扩展到更高阶 n-gram 以提升连贯性。
现在,探讨与 LLM 自回归的类比。LLM 如 GPT 系列使用 transformer 架构,通过自注意力机制计算 P(token_t | tokens_1 to t-1),其中概率由 softmax 输出 logit 得到。这与 n-gram 马尔可夫链的 P(next | prev n-1) 类似,但 LLM 的“n”本质上是整个上下文窗口(可达数千 token),而非固定小 n。证据上,马尔可夫链的简单计数等价于 LLM 的早期 embedding 层统计,但 LLM 通过训练优化捕捉语义和长程依赖。例如,在 n=2 的马尔可夫链中,“the cat” 可能总是接 “is”,但无法理解“the cat sat on the mat”的整体结构;LLM 则能生成更自然的续写。引用一个 Python n-gram 教程,“n-gram 模型通过频率统计实现基本自回归,但易受稀疏数据影响”(源自网络教程)。这种平行突显了从统计模型向深度学习的演进:马尔可夫链是 LLM 的概率基础,但后者通过梯度下降超越了手工特征。
在工程落地中,选择合适参数至关重要。首先,n 值:n=1 (unigram) 生成随机词堆砌,适合简单填充;n=2 平衡效率与连贯,适用于短句生成;n=3 或更高提供更好语法,但计算成本指数增长(O(v^{n-1}),v 为词汇量)。建议从 n=2 开始,语料规模 >10k 词时增至 n=3。其次,处理稀疏:零概率问题可用 Laplace smoothing,即 P(w|context) = (count(w|context) + 1) / (total + V),其中 V 为词汇大小。这确保未知转移有小概率,避免生成中断。第三,种子与温度:使用特定种子如“the quick”引导主题;引入温度参数 τ,通过 softmax( logits / τ ) 控制随机性(τ<1 保守,τ>1 创意)。监控点包括:困惑度(perplexity)评估模型质量,低 perplexity 表示更好预测;生成多样性用 n-gram 重复率衡量,避免循环。回滚策略:若生成卡住,回退到较低 n 或添加噪声重采样。
此外,可落地清单包括:1. 语料准备:选择领域特定文本,确保多样性(如书籍、新闻)。2. 优化存储:对于大语料,用 Counter 计数频率,后采样用 weighted random。3. 扩展:结合 beam search 搜索多路径,选择最高概率序列,提升质量。4. 评估:人工审阅 100 样本,计算 BLEU 分数与参考文本相似度。风险包括生成重复或无意义文本,缓解通过过滤低概率路径。
总之,n-gram 马尔可夫链虽简单,却完美诠释了 autoregressive 生成的核心。通过实现它,我们不仅能快速构建文本工具,还能桥接到 LLM 的复杂世界。在 AI 系统设计中,这种基础模型仍用于快速原型或混合架构中,提供高效的 baseline。未来,可探索与神经模块的 hybrid,提升其在生产环境的应用。(字数:102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