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10
ai-systems

Design of Multi-Hop Agent Pipelines Replacing RAG

Design multi-hop agent pipelines to replace RAG for complex queries, leveraging expanded context windows for direct reasoning over full documents without chunked retrieval overhead.

在人工智能系统中,检索增强生成(RAG)技术曾是处理知识密集型任务的主流方案,但随着大型语言模型(LLM)上下文窗口的扩展和代理(Agent)架构的成熟,RAG 的局限性日益凸显。特别是对于复杂查询,这些查询往往涉及多跳推理(multi-hop reasoning),如从多个文档中逐步提取并合成信息,传统的 RAG 通过文档分块和向量检索引入了不必要的开销,包括检索噪声、上下文碎片化和延迟增加。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多跳代理管道来取代 RAG,利用扩展的上下文窗口实现对全文档的直接推理,从而简化流程并提升性能。

RAG 的局限与代理范式的兴起

RAG 的核心在于将外部知识库的检索结果注入到 LLM 的提示中,以减少幻觉(hallucination)。然而,在处理复杂查询时,RAG 面临挑战:文档分块可能导致关键上下文丢失,多跳查询需要多次检索迭代,增加了计算成本和错误累积。根据行业观察,RAG 在简单事实检索上高效,但在需要跨文档推理的任务中,准确率往往下降 20% 以上。更重要的是,随着 LLM 如 GPT-4o 或 Claude 3.5 的上下文窗口扩展到 128k 或甚至 1M tokens,加载整个文档进行直接推理变得可行,这“埋葬”了 RAG 的必要性。

代理架构的出现进一步“杀死”了 RAG。代理是自主的 AI 系统,能够通过工具调用(如搜索、计算)进行多步规划和执行。多跳代理管道特别适合复杂查询,例如用户询问“某公司 2024 年财报中,AI 投资如何影响供应链优化?”这需要先检索财报、再分析投资细节、最后推理供应链影响。不同于 RAG 的单次检索,代理可以动态调整路径,避免了预定义的 chunking 开销。

多跳代理管道的设计原则

设计多跳代理管道时,应遵循模块化、可观测性和容错原则。首先,定义代理的核心组件:规划器(Planner)、执行器(Executor)和合成器(Synthesizer)。规划器使用 LLM 生成任务分解,例如将复杂查询拆分为 3-5 个子任务;执行器调用工具进行检索或计算;合成器整合结果并验证一致性。

利用扩展上下文窗口的关键是避免不必要的分块。传统 RAG 使用 512-1024 tokens 的 chunks,但现在可以直接加载 50k+ tokens 的全文档到上下文。这要求优化输入:预处理文档以去除冗余(如使用摘要工具压缩非核心部分),并设置上下文预算,例如总窗口 100k tokens 中,分配 70% 给文档、20% 给历史对话、10% 给指令。

证据显示,这种直接推理方法在基准测试如 HotpotQA 上,代理准确率可达 85%,高于 RAG 的 72%。Nicolas Bustamante 在其分析中指出,代理通过迭代工具调用取代了 RAG 的静态检索,标志着范式转变。

工程化参数与落地配置

要实现高效的多跳代理管道,需要细化参数设置。以下是可操作的配置指南:

  1. 上下文窗口管理

    • 选择 LLM:优先支持大窗口的模型,如 Gemini 1.5(1M tokens)或 Llama 3.1(128k)。
    • 阈值设置:如果文档总长超过窗口 80%,启用动态压缩(e.g., 使用 LLM 总结非关键段落)。参数:compression_ratio = 0.3,确保保留核心实体。
    • 溢出处理:若上下文超限,使用滑动窗口或优先级队列,仅保留高相关性部分(基于 TF-IDF 分数 > 0.5)。
  2. 多跳迭代控制

    • Hop 限制:最大 5 跳,避免无限循环。每个跳的 timeout = 30 秒。
    • 工具集成:使用 LangChain 或 LlamaIndex 的 AgentExecutor,支持自定义工具如 WebSearch 或 DocumentLoader。示例工具链:先 SemanticSearch(向量检索),后 ReasoningTool(LLM 推理)。
    • 错误恢复:如果单跳失败,重试 2 次;全局回滚到 RAG 作为 fallback,当代理置信度 < 0.7 时(通过自评提示计算)。
  3. 性能优化与监控

    • Latency 目标:端到端 < 10 秒 for 3-hop 查询。通过并行工具调用减少串行延迟。
    • 成本控制:大上下文下,token 消耗可达 RAG 的 2-3 倍。设置预算:每日 1M tokens,超出时降级到小窗口模型。
    • 监控点:日志代理决策树(e.g., 使用 Weights & Biases 记录每个 hop 的输入/输出);准确率指标(人工标注 10% 查询);幻觉检测(对比 ground truth,阈值 < 5%)。

落地清单:

  • 步骤 1:搭建环境。安装 LangChain,配置 API key。创建知识库(e.g., Pinecone 向量存储,但仅用于初始检索)。
  • 步骤 2:定义提示模板。规划器提示:"分解查询为子任务,每个任务指定工具。" 执行器:"使用工具获取信息,避免假设。"
  • 步骤 3:测试管道。在模拟数据集上运行 100 个多跳查询,调优 hop 数和窗口大小。
  • 步骤 4:部署与迭代。使用 Docker 容器化,集成到应用中;每周审视日志,调整参数如增加 hop 限制如果准确率低。

风险与回滚策略

尽管优势明显,多跳代理仍存风险:代理可能陷入循环或产生不一致推理。缓解措施包括严格的 hop 计数器和验证层(e.g., 最终输出前用另一个 LLM 校验)。回滚策略:如果代理失败率 > 10%,切换到混合模式——首先生成代理计划,若超 3 跳则 fallback 到 RAG。

在实际项目中,这种迁移已在企业搜索和法律文档分析中证明有效。例如,一家科技公司通过代理管道将查询响应时间从 15 秒降至 7 秒,准确率提升 15%。总之,多跳代理管道代表了从检索依赖到推理主导的转变,利用大上下文窗口消除 RAG 的 overhead,为复杂查询提供更 robust 的解决方案。

(字数统计:约 1050 字)